English

洪涝之后如何防治血吸虫病

1998-09-04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范又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范又)今夏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已被许多人淡忘的血吸虫病再度受到关注。在血吸虫病疫区参加过抗洪抢险的人会不会染上这种病?洪涝灾害会不会助使血吸虫病重新肆虐?带着人们的种种担忧和疑问,记者走访了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地方病与寄生虫病控制处郭京平副处长。

问:什么是血吸虫病?它是怎样传染给人的?

答: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都有可能因感染血吸虫而患病。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中含有血吸虫的卵,虫卵随粪便进入水中后就会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后又进入水中,含有尾蚴的水被称为疫水。尾蚴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当人或动物接触疫水时,尾蚴就会经皮肤钻入体内。血吸虫尾蚴进入人体后,经40天左右发育为成虫,寄生在人的肠系膜血管中。

问:我国哪些地方属血吸虫病疫区?

答: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其流行范围涉及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经过40多年的防治,到1994年底,广东、上海、福建、广西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此次发生洪灾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5省仍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问:感染血吸虫病后会出现哪些症状?有没有办法彻底治愈?

答:人感染血吸虫的开始几天,接触过疫水的皮肤出现红斑或搔痒;急性发病者在感染后40天左右时出现发热、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有脓血便、肝脾肿大;也有一些人因感染初期无明显症状未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轻的表现为乏力、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重者明显消瘦、极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腹水,晚期病人多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而死亡。

对血吸虫病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于恐惧,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治疗这种病十分有效。治疗血吸虫病的最佳措施是在感染初期服药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接触过疫水者,只要在接触疫水后4周时连服两次药(间隔8—9个小时),到完全脱离疫水后再服一次药,就可以彻底杀灭体内的血吸虫。如果服药后继续接触疫水,还需重复服药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血吸虫病,治疗起来就比较难了。因此,凡接触过疫水者都应到血防站登记,积极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

问:在抗洪救灾过程中接触过疫水的人很多,治疗药物能否满足供应?

答:完全没有问题。为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我国自1992年以来已经引进世界银行项目贷款近7100万美元,专门用于人、畜血吸虫病的治疗和减少钉螺密度。疫区各省利用这一贷款都购置储备了大量吡喹酮,这次正好用上。

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血吸虫?

答:通过验耳血、作皮试、查粪便等检测方式都可以诊断是否感染了血吸虫。这些检查,疫区各血防站或血防研究所都可以做。

问:洪涝灾害会不会造成血吸虫病大规模流行?

答:洪水引起钉螺扩散,造成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使人群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增多。特别是水退之后,许多坑坑洼洼都积有污水,最适宜钉螺繁殖,人们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很容易被血吸虫感染,如果防治不及时,就有可能出现感染高峰。

问:灾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血吸虫病暴发流行?

答:首先,各级血防部门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抗洪抢险第一线人员做好预防工作,保证药品供应。

第二,对接触疫水人员,特别是在疫区内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在其撤出抗洪第一线后,要抓住有利时机给予药物治疗。对从非疫区派往疫区救灾的官兵,要跟踪送药并指导服药。

第三,在居民生活区和易感地区喷洒灭螺药物;管理好粪便,对粪便进行集中消毒处理。同时要大力开展防治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中小学校要教育学生不要到积水坑里游泳、戏水、捕鱼捉虾。在易感地带竖立警示牌。

第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期间,要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查螺灭螺工作。对猪、牛等主要家畜,也应用吡喹酮进行一次普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